2017年10月8日的12年後再度造訪朱銘美術館, 改變了很多, 除了原有的太極系列, 還多了不少東西, 朱銘大師的作品, 依舊深受國人喜愛, 並且享譽國際, 這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太極拱門, 作為朱銘美術館兩歲的生日禮物, 太極拱門是由兩人對招的太極推手演化而來,以前的「推手」兩個個體還有間距;而新創作的「太極拱門」則將雙手連接起來,一氣相通,合為一體
2005年5月10日, 我在朱銘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Juming Museum)由藝術家朱銘 (Ju ming)於1999年9月19日正式成立,是台灣最大的戶外美術館,座落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原址本是朱銘用來放置大型雕塑作品之地,而後作品漸多,朱銘乃萌生創建美術館的念頭。整座美術館的設計、建造共耗費12年。為大台北地區重要的美術館之一。近幾年又增加了許多作品, 值得找個時間再去觀賞大師的作品...
(建議使用平板或電腦觀看較佳照片效果)
高雄妹婿in law來訪想去朱銘美術館參觀, 睽違了12年, 從淡水開車大約一小時再度造訪, 可惜沒有出太陽, 雖然走起來很舒服, 但照片無法拍出較好的效果, 整個美術館的外觀和裡面也做了很大的改變, 門口多了一些人間系列的雕塑品(2017年攝)
新的Reception counter
新的咖啡坊
新的美術館商店
進到園區參觀前的階梯長廊
美術館入口處的長廊所展示的作品(2005年攝)
一樣是呈現於美術館的入口長廊處,完成於1999年,使用拼貼技法,呈現男女老少的人間縮影(2005年攝)
本作品為「人間系列」創作之一,將布料這種現成物做為作品色面的拼貼,描繪不同膚色與從事不同活動的女性(2005年攝)
現在改成畫框掛在牆上(2017年攝)
在第一展覽室展覽大廳上方的白色燈籠, 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2005年攝)
不變的燈籠(2017年攝)
像是新的作品(2017年攝)
藝術表演區是一個露天的表演活動場所, 美術館會不定期舉辦表演活動, 也提供給相關表演團體演出(2005年攝)
不變的水池(2017年攝)
餐廳前新的人間系列雕像(2017年攝)
朱銘的長子朱雋所創作的拉鍊系列, 拉鍊帳棚是一座以拉鍊作為兩牆之間開闔設施的帳篷狀作品(2005年攝)
拉鍊荷花池是一個大型的石刻拉鍊, 以拉鍊開闔所開診出來的新月形開口鑲繞著花葉茂盛的荷花池
而散置在周圍的拉鍊石頭, 則是鑿割處理過的石頭裂縫上裝上拉鍊使之既能開也能闔, 使得原本堅硬的石頭看起來變得柔軟
不變的朱雋區, 多了立牌指引新的展區(2017年攝)
新的石雕修復保存教育區, 軍事系列(2017年攝)
太極廣場上的太極系列共陳列了30多件, 此處所擺設的大部分是太極系列巨型保麗龍翻銅作品, 每件作品所展現的氣勢讓我們彷彿置身於陰陽兩極四項八卦的太極境界之中(2005年攝)
單鞭下勢, 將人體動作細節省略,化繁為簡,取其意、重其氣
這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太極拱門, 作為朱銘美術館兩歲的生日禮物, 太極拱門是由兩人對招的太極推手演化而來,以前的「推手」兩個個體還有間距;而新創作的「太極拱門」則將雙手連接起來,一氣相通,合為一體
慈母碑是整個園區最早完工的地方, 描述朱銘對已逝母親的孺慕之情, 也是人間系列作品中探討親情關係的最佳表現, 圍繞在母親身邊嬉戲酣睡的制式朱銘與兄姊們
新的三軍系列(2017年攝)
也是新的作品, 忘了叫做甚麼
人間廣場上最知名的人間系列(2005年攝)
原名為天鵝池, 因朱銘新作人間系列 - 科學家, 展呈而量身規劃為新的展示景觀空間, 並命名為科學園區(2017年攝)
原本以為美術館裡怎麼會有醫美中心, 原來是與其他的藝術家合作的個展
洗澡盆溢出來的水
模糊時尚
美術館本館陳列以出名早期木雕作品, 彩繪木雕及平面作品為主(2005年攝)
這是朱銘作品人間系列—彩繪木雕,作品中又雕刻又繪畫相互作用,用繪畫上彩來降低雕刻木料的粗糙,交織出藝術家朱銘獨到的藝術語彙
三姑六婆, 早期民家的女性樣貌,服飾顏色以青藍、粉紅、靛紫居多。角色從年輕的女子、母親、到年長的婦人,綜觀了女性青澀到遲暮的生命階段轉變。三姑六婆中人物的動作,生動地顯出靦腆而羞怯的表情,更散發出傳統女性身上的純樸氣息
還有很多銅製雕塑品可以慢慢欣賞, 朱銘的木雕作品和我的真人作品比較
12年後我的真人作品沒來, 整個展館好像又重新作了規劃, 真的令人感嘆物換星移和時光的飛逝, 不妨休假也來欣賞一下大師享譽國際的作品(2017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