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翁島燈塔古稱西嶼塔燈, 建於清乾隆43年〈1778年〉, 至今已有241年歷史, 原為七級石塔, 每夜燃燈光照海上, 是為燈塔之始, 歷經了清代, 日治時期到中華民國, 為臺灣最古老燈塔之一(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建議使用平板或電腦觀看較佳照片效果)
07Jun 今天又是一個豔陽高照藍天白雲的好天氣, 也是最後一天在澎湖
連大雄寶寶一早也起來在庭院曬太陽
前幾天的早晨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在中庭好好享受早餐, 今天行程輕鬆一些, 就優閒的享受一下民宿準備的早餐吧
早餐好吃又有飽足感, 而且每天都不一樣, 咖啡飲料可以無限暢飲
今天的行程集中在西嶼鄉, 竹灣大義宮 - 西嶼東台 - 西嶼燈塔 - 三仙塔 - 外垵餌砲 - 塔公塔婆 - 二崁聚落保存區 - Home Sweet Home
第一站來到位於西嶼鄉竹灣村的大義宮, 主祀文衡帝君關公, 文衡聖帝是關公的文身造型神明, 若以武身造型奉祀則尊稱為關帝爺
竹灣村裡一直流傳著許 多有關文衡聖帝顯靈的故事, 據說清法戰爭時, 法軍以猛烈的砲火攻打澎湖, 當時文衡聖帝顯靈, 為保護竹灣地區居民, 大腳一踢把大砲踢開, 避開了戰火侵襲, 讓竹灣村安然無恙地躲過一場 血光之災
大義宮的地下室別有洞天, 是座以咾咕石建造的地下龍宮, 珍藏鯨骨和許多魚、貝類等珍貴樣本, 內部還有一個水池, 有多隻海龜悠遊其中, 是全臺灣唯一合法飼養海龜的廟宇, 也是遊客來澎湖的必訪之處
這裡飼養了綠蠵龜和赤蠵龜, 不過2018動物保育人士批評大義宮地下室通風環境不佳, 且生活環境狹隘, 海龜相互推擠打鬥, 又長期禁閉於地下室, 並無太陽照射, 導致龜殼軟化等毛病叢生, 另外,廟方和導遊放任民眾丟擲錢幣許願, 容易造成海龜龜殼受傷及金屬中毒, 如此歷時三十年, 形同虐待動物
現今廟方承諾會全力配合澎湖縣政府生態保育科規定, 海龜也會定期至水產試驗所進行健康檢查, 未來也不會再增加飼養數, 並會加強環境改善, 定期汰換水池保持水質, 不過小編看完, 深深覺得還是應該讓海龜應該回歸無拘無束的大海才對
從大義宮前往西嶼東台途中經過牛心山, 2006年「7-ELEVEN形象廣告」, 柯有倫和陳柏霖兩個人騎著摩托車捉著魚, 邊喊著好渴的路上, 路的盡頭可以看到的凸出的小山丘就是牛心山, 古為澎湖八景之一的牛心山,有「魔鬼山」之稱, 是個火山熔岩冷卻後形成的玄武岩方山地形,經過長時間海蝕與風化作用,形成外型宛如一顆牛心的景觀山丘
本來是要到西嶼東台, 結果跑東台古堡, 傻傻分不清楚, 東台部隊從經駐紮此處, 東台古堡本身也是砲堡
詢問了澎湖縣政府的FB網頁, 小編說他也不知這是甚麼?
據說這個營區可以看到五吋砲, 五吋砲堡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他是位於地底下, 必須要往下爬100多個階梯才有辦法達到, 還有美麗的海景, 有好幾個門, 只有一個門可以下到地底, 可惜今天大門都深鎖
走到在上面可以看到大砲射擊的圓形砲座和周圍砲彈放置區
廢棄的營區
廢棄的觀測所, 現周圍雜草樹木叢生, 已觀測不到甚麼了, 在這裡當過兵的會特別有感觸吧
一直往裡走還有幾處較新的營舍, 有的被用來堆放物品
從原路出去繞到真正的西嶼東台, 結果沒開放, 只有在周三到周日, 08:00-12:00, 13:30-17:30免費開放參觀, 周一到周二和國訂假日不開放, 今天真巧是端午節所以不開放, 這裡放的炮又更大了, 是1887年(清光緒13年)建造的澎湖四座砲台之一, 往年這裡是軍事要地, 如今成為觀光景點, 讓人緬懷歷史
從這裡可以看到剛剛路過的牛心山海景
接下來前往外垵西嶼燈塔路過外垵餌砲又稱「西埔假砲」, 是在一處窪地當中的一座歷史建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 餌砲是因應戰爭發展所興建的特殊軍事設施, 現存數量十分稀少
日軍佔領澎湖期間, 為誤導美國空軍的轟炸, 使用水泥蓋一座假大砲, 可同時達到誘敵、欺敵的目的所以又稱「餌砲」, 可以在一旁的涼亭休憩, 登高望遠外垵村景
離外垵餌砲不遠的漁翁島燈塔古稱西嶼塔燈, 為臺灣最古老燈塔之一, 禁止攝影拍照的雷達軍事基地就在一旁
西嶼燈塔建於清乾隆43年〈1778年〉, 至今已有241年, 原為七級石塔, 每夜燃燈光照海上, 是為燈塔之始, 古碑是在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修燈塔時所立, 是記載燈塔沿革的重要史證, 也是相當重要的文物資產
燈塔庭院內有3座鑄鐵霧炮, 均為清光緒元年〈1875年〉立, 大中兩座為英國制前膛砲, 小座為德國制後膛山砲
後方的雷達站屬軍事基地設施, 禁止拍照
在西嶼燈塔前不遠處, 從草地上一條有像是機車痕跡的道路切進去, 騎到路的盡頭時有一處廢棄的營區
從營區左邊過去遠遠就可以看到三仙塔了, 到三仙塔的這一段要用走的, 一開始導航找不到, 還是問了當地人才知道在西嶼燈塔附近
相傳早期西嶼的漁夫出海經常發生船難, 而且村內男性壽命比女性短, 當地居民認為是聚落東面山頭的山脈向南延伸較短的緣故才會令男性短命, 因此興建三座石塔以東西走向, 形如併排往前走, 意味著山勢仍可向海延伸, 藉以延長男性的壽命
石塔上刻有像符咒的碑文和村民祭拜的痕跡
從這裡可以居高臨下欣賞外垵社區與漁港,社區依山傍海, 在澎湖有著「地中海、希臘愛琴海般的小漁村」或「小香港」的美稱, 充滿了異國的風情, 秘境旅行社的人說晚上來拍夜景會很美, 不過因為完全沒有路燈要很小心
西嶼燈塔是西嶼鄉的最南端了, 所以回頭往北走途中經過塔公塔婆, 先民傳說因北港海中有暗礁, 俗稱「海賴礁」與礁北的「鱟仔尾」猶如箭矢直射內垵聚落, 造成村內居民時常遭受災難, 所以建造塔公塔婆和城牆來擋煞,村落名門望族呂氏有孕在身, 便說 : 如產下男嬰就將其命名為塔,以茲紀念! 結果如其所願產下男嬰,故以「塔」為名,一直流傳至今
距離塔公塔婆南方約五十公尺處海岸, 有一處柱狀玄武岩露頭處, 據說早期由中國大陸沿海各港口出航往台灣的船隻, 行經澎湖海域此處見此山頭, 宛如是觀音佛祖前來指引船隻, 於是村民便稱此山為觀音山, 且其兩旁各有九柱岩柱, 狀似十八羅漢排列兩旁, 每年正月二十、六月十三和十月吉日遊本境鎮符時, 都會為石頭母換上新的紅布條
一旁廢棄的碉堡也默默的訴說著歷史
最後來到二崁古厝作為澎湖四日自由行的終點, 正值中午所以就在古厝入口旁的川七小吃店吃午餐
海鮮炒麵NTD100
泰式涼拌小管NTD300
椒麻雞NTD250
吃飽了開始逛古厝, 二崁村座落在漁翁島東岸的ㄧ個小凹地中, 聚落東西兩邊各有一高地, 故稱二崁(崁是高地的意思), 全社區由單一姓氏-陳氏宗族組成
根據澎湖縣政府FB小編說, 這叫二崁傳香,有驅蚊功用
二崁村於民國90年經內政部指定成為國內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 近年來完成修復的古厝交由「二崁村聚落協進會」充分利用, 發展成為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各項小型展覽館, 有常民生活館, 潮間帶館, 社區博物館等, 餓了走到柑仔店吃「土仁粿」, 「金瓜粿」, 渴了在古色古香的民宅內喝杯道地的杏仁茶
二馬豆花是網友推薦的, 賣完就收工了, 所以要早點來, 小編因為剛吃飽所以就沒進去吃了
連垃圾桶都裝飾得像古宅門
二崁村其中的二崁陳宅更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大約在清朝順治年間, 陳延益先生從金門渡海來到澎湖, 在竹灣南側的龜山山腳下從事農漁業生活, 成家立業後, 家族成員逐漸增加, 才決定遷移到竹灣附近的二崁定居, 清朝道光年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聚落, 甲午戰爭之後, 傳統生計活動已不敷生活支用, 許多青年只好離鄉背井到台灣工作, 村落逐漸沒落
陳家古厝為二崁古厝之代表, 建築主要以澎湖咾咕石與玄武岩組成, 興建於西元1910年, 是由陳嶺、陳邦二兄弟, 移居台南經營中藥行致富並返鄉擴建原有古厝「三落大厝」的豪華格局, 為澎湖絕無僅有的一間古厝
據說當年設計修建古厝的師父年僅29歲左右, 來自池東村, 陳家整體建築及彩繪、樑柱等頗富創意, 不論木雕、磁磚彩繪與石刻都典雅生動, 格局上由外至內逐漸隱密的設計, 依循的是傳統民宅工法, 兼具安全性, 堪稱為當地中西合璧的建築代表作品
在古厝的庭院裡有提供一些伴手禮的購買, 詢問之下笑容可掬的美眉不是陳家人而是來自台灣台中, 大概是很多年輕人利用這種打工換宿的機會, 好好的體驗澎湖之美和人文風情, 看官來澎湖觀光不妨捧場一下
回旅行社還機車之前順道到易家排隊買了仙人掌冰, 覺得仙人掌冰加了哈密瓜反而比較好吃, 倒是意外的澎湖特有的風茹茶清涼解渴, 炎熱的天氣下特別好喝
還完機車旅行社的人在16:15開車送我們去機場準備搭17:30的飛機回台灣
原定班機因為機械故障, 經過一番折騰後轉搭下一班飛機回台, 縱使如此仍然留下澎湖美好的記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