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寶島每天的第一道曙光總先灑落在三仙台, 三仙台許願島座落於全世界最大也最有能量的太平洋上, 溫暖的黑潮自北赤道帶著強大的能量而來, 三仙台是由離岸小島和珊瑚礁海岸所構成, 三仙台島的地質屬於都巒山集塊岩, 原來是一處岬角, 因海水侵蝕逐漸斷了岬角頸部, 而成了離岸島, 因島上奇石分布, 其中有三塊巨大的岩石, 傳說呂洞賓, 李鐵拐和何仙姑曾登臨此島, 因而得名(資料來源 :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建議使用平板或電腦觀看較佳照片效果)
13Jul 昨晚到民宿時已經晚上了, 而今天天氣超好的, 一早醒來先看看四周的環境
背山面海, 藍天白雲綠地, 台東海岸真的是太美了
民宿沒有明顯的標誌, 只有路口吊著一小塊招牌, 沒注意看會不小心路過錯過
早上8點吃早餐前, 7點先驅車前往都歷沙灘, 本來想看日出, 但是太早了, 所以就看看白天的天空之鏡就好, 沙灘的路口也不是很清楚, 從民宿過來看到這個標誌, 就準備要左轉了
昨天傍晚來的時候沒注意到有一片花海
也許因為昨天是假日所以人很多, 星期一白天一早的都歷沙灘竟然沒甚麼人, 只有少數的衝浪客, 像是私人包場的海灘, 隨便拍都不會拍到閒人等, 真是太棒了, 而且白天一早的都歷沙灘也太美了吧, 非常推薦一早看過潮汐表的時間來
一種包場的概念
回民宿的路上有可愛的小朋友搭便車
民宿的早餐很簡單, 一個大三明治配一杯豆漿, 挺好吃的
吃完早餐退房後先到石雨傘補拍了一些畫面後就來到三仙台國家風景區, 風景區有規劃完善的停車場
前往三仙台島的步道入口旁還有購物飲食區
沿著步道前往三仙台島
三仙台島的地質屬於都巒山(都蘭山)集塊岩, 原來是一處岬角, 因海水侵蝕逐漸斷了岬角頸部, 而成了離岸島, 由跨海拱橋連接起來, 1987年興建的八拱跨海人行步道橋, 因造形優美, 已成為當地地標
三仙台全島面積約22公頃, 最高點海拔約77公尺, 設有環島步道, 步道全長約1.57公里, 健行時間來回約1.5小時, 小編還爬到三仙台最後端的燈塔下方, 一窺究竟
海水也太清澈無汙染了, 這裡被譽為花東海岸線海底景觀最美的地方
相傳「八仙」中的李鐵拐、呂洞賓、何仙姑曾於島上停憩,在山上留下三仙足印,故名三仙台, 而阿美族人則流傳著三仙台藏有守護神「及發烏安」海龍的故事, 三仙台全島面積約22公頃, 最高點海拔約77公尺, 由於長期受到風化和海水侵蝕, 形成許多造型奇特的海蝕地形如海蝕柱、壺穴和隧道型海蝕門
跨越拱橋後, 再沿著木棧道來到許願亭
說是許願亭, 其實就是一個休憩的觀景涼亭
因為這裡擁有全台首座無人島太陽寶寶郵筒,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特別與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於島上正式設置太陽寶寶許願郵筒與設計許願明信片, 讓遊客在三仙台許願島許下願望、獻上祝福, 每日專人收件傳遞您親手寫下最有溫度的願望與祝福
可能是天氣太熱了, 意外拍到棲息在步道旁陰暗岩石上的小鳥, 查了台灣鳥類誌, 有點像是烏頭翁
步道一直延伸到三仙台島就終止了
步道最後的觀景平台, 這一路走來完全沒有遮蔭, 記得要做好防曬, 尤其在炎炎夏日裡
但是更精采的從這裡才要開始, 從步道旁的缺口下切到三仙台島前往合歡洞和燈塔的特殊礫石地形
竟然有人在礫石的山凹處擺了香案
這裡不好走, 可能穿硬底的鞋比較適合, 有點像是荒涼的火星表面
就快到東海岸最早設立的燈塔了
前往燈塔據說還要爬上287階的石階, 階梯前的白色建築物不知道是甚麼
才爬了一小段階梯看到這塊牌子真的傻眼了, 非工作人員請勿進入, 挖哩勒
只好用200mm的鏡頭拉到底拍下這張照片, 不給上去待會兒回去就只好用空拍機來看了
沒想到竟然有人在這裡釣魚
空拍機來囉
燈塔就座落在三仙台島的第二岩峰,呂洞賓岩上
日治時代, 台灣總督府為維護東部海域船舶航行的安全, 1915年在島上高處, 建築這座燈杆高7公尺, 燈高61.5公尺(高潮面至燈火中心)的白色燈台, 1999年改設太陽能充電蓄電池, 目前為無人看管的燈杆
中午就在停車場和飲食購物區之間的大樹下午餐, 陣陣涼風吹來, 比在飲食區吃要涼快許多
三仙台國家風景區影音
三仙台(島)空拍
離開三仙台後就一路往南, 途中順道經過幾個景點和小吃名店, 包括成功豆花和東河包子, 最後下榻台東市區的Yes Hotel
位於成功豆花路口的地標 - 旗魚, 而成功鎮正是台灣產旗魚的重鎮
據說老字號的成功花在第二代傳承經營後, 重新改造整體空間造型, 鵝卵石鋪設的庭院, 日式的建築外型, 內裝桌椅擺設卻有濃濃的台灣味
傳統豆花使用非基改黃豆製成, 吃起來口感很綿密, 聞得到豆香, 點了紅豆豆花和花生豆花, 滿足了味蕾, 值得推薦, 路過不要錯過
接著來到東河包子, 沿路好多家都是叫東河包子, 據說這家在巷子裡的舊街東河包子, 才是原始店
人多的假日時還要排隊的名店, 嘗一口真的是名不虛傳, 可能是小編吃過最好吃的包子, 包子大顆且皮薄餡多汁美味, 甚至覺得比花蓮的公正包子還好吃
旁邊有涼亭桌椅可供民眾坐著享用好吃美味的包子
接著來到水往上流奇觀, 位於台11線約152公里處, 原本是條農用灌溉溝渠, 因為地形微小差異的錯覺而讓人覺得水往上方流, 因此聲名大噪, 並在溝渠旁設立刻有「奇觀」的石碑, 其實如果看官真的沒地方去, 或是想上廁所(很大很乾淨), 再排此處觀光, 因為覺得還好, 哈!
再來是加路蘭遊憩區, 原為空軍建設立志航基地機場時的廢棄土置場, 經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多次規劃整理後, 以生態工法開發, 目前已成為相當熱門的遊憩區
加路蘭是東河鄉的阿美族部落, 阿美族語稱為「kararuan」, 意指洗頭髮的地方, 因為附近小溪富含黏地礦物質, 洗髮後自然潤濕亮麗而得名, 裡面有很多特色的藝術裝置, 成為打卡熱點
真不巧遇到漢光演習, 封閉了大部分區域, 國軍辛苦了, 保家衛國, 抵抗中共入侵就靠你們了
小野柳風景區是東部海岸最南端的風景據點, 因地形和岩石在種類上, 與北關的野柳外貌相似, 因此被稱為「小野柳」, 園區內設有遊客中心, 賣店, 露營區與海邊步道等, 來到這裡除了欣賞不同類型的奇岩怪石, 觀海聽浪, 賞魚戲水之外, 天氣晴朗時更能眺望約33公里外的綠島, 在此露營能體驗夜色下聽著海聲入睡的新奇感受
露營區的營位分為有頂營位和平台營位, 有頂營位當然不需要擔心突然變天, 平台營位則接近海景景觀, 海景星空視野良好, 天然的椰林草皮和親海樹林, 適合親子或情侶同遊
靠近海邊的奇岩區, 經過地殼變動擠壓跟長年海水的侵蝕沖刷下, 造就了奇特且吸引人的豆腐岩、蜂窩岩, 還有因岩層風化形成各種奇岩怪石, 其中以大眼蛙、駱駝石和龜陣岩最為著名
而位於小野柳遊客中心旁樹林中的這棵大樹也吸引眾人的眼光, 地上盤根錯節的樹根外露, 樹幹樹枝交錯的往上生長, 令人嘖嘖稱奇
結束一天的行程後來到台東市區, 下榻這間評價還不錯的樂知旅店
離飯店數步之遙的平面停車場
飯店整體來說明亮簡潔, 包括房間也讓人覺得舒適放鬆, 是同行室友喜歡的類型
稍作休息後晚上來去台東市逛逛, 這裡大概就是台東最熱鬧的地方了
來台東當然要吃知名的米苔目, 而榕樹下米苔目要算是台東最知名的, 以前是開在市場旁安慶街的榕樹下, 60多來很多台東人都是從小吃到大的, 現在變成外縣市來台東的遊客也要吃的美食!
看看這排隊的盛況就知道, 不過還好流動的還蠻快的
在排隊時店家會先要求你先看好要選的的品項
等到看到這個標示時, 可以有人先進去找位子了
裡面空間蠻大的, 位子也不少, 但免不了都要跟別人併桌
滿滿的柴魚片加上肉燥的美味湯頭, 搭配香Q的米苔目, 擄獲了不少饕客的味蕾
用餐完畢後, 麻煩把碗盤疊一疊, 方便店家收拾
吃完晚餐到海濱公園走走, 那裏有一座晚上會點燈的國際地標,作者《游文富》以兩端延伸的走道像是張開雙臂擁抱大地與人民, 呈現具有綿延深長的樹根之意象, 屋頂採用波浪性木編結構, 象徵著海浪及山派綿延不斷, 生生不息, 在地著根, 向上提升的生命力, 每晚的八點與九點整各有一場不同主題之光雕音樂演出, 結合國際交響樂及原住民風格組曲, 編織屬於臺東的夜晚
晚安了台東, 謝謝美好的夜晚, 明天前往台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