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Oxford), 英國東南英格蘭牛津郡郡治, 非都市郡區, 也是該郡唯一城市, 人口大約在165,000左右, 牛津大學是英語國家中歷史最久的大學發源地, 牛津大學培養眾多社會名人, 校友當中包括28位英國首相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 牛津大學的校友, 教授及研究人員中, 共有72位諾貝爾獎得主, 3位菲爾茲獎得主, 6位圖靈獎得主。牛津大學在數學、物理、醫學、法學、商學、文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 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它同時擁有全球最具規模的大學出版社, 及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英國的餐費實在太貴了, 所以前一天在車站買了兩個不怎麼好吃的三明治裹腹, 節省一點經費, 今天退房要來去牛津和巴斯各住一晚, 大件行李寄放, 只拿簡單過夜行李, 先搭電車到馬里波恩(Marylebone), 再搭火車到Oxford Parkway車站, 再搭一小段巴士到民宿
馬里波恩站(Marylebone station)是倫敦中央鐵路終點站, 於1899年啟用, 作為大中央主線的倫敦終點站, 是英國近100年來最後一條主要啟用的鐵路
車票上網買好, 直接手機刷Code就可直接進站
列車上不少人, 因為是自由席, 所以必須自己找位子, 直到找到Quiet Zone沒甚麼人坐, 趕緊坐下來, 但必須在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中保持安靜
到了Oxford Parkway車站後再坐一小段公車到民宿, 有幾線公車在不同的公車站都可以到Summer Town, 可以Google看哪一線公車先來, 還挺方便的
在牛津區域內坐公車不管多遠好像都是一個人2英鎊, 刷信用卡就可以上車
公車站下車後再走幾分鐘就到民宿了(Lina Guest House), 蠻有那種英國鄉村風的感覺
早餐用餐區, 只不過明天一早就要去巴斯了, 時間上來不及, 有點可惜
房間蠻乾淨的, 評價不錯, 價錢在牛津地區算合理, 一晚NTD5,800(三人)含早餐, 唯一的缺點就是淋浴間太小了, 小編身高180要彎個腰都很難
稍作休息後從民宿再坐一段公車正式進入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為主的市中心了
走在街道有滿滿的復古風也穿插著現代建築, 先到Covered Marekt逛逛吃午餐
路過餐廳玻璃上不知道是不是數學公式, 只怪小編數學沒學好, 感覺像是有人故意留下一道難解的數學公式等人來解答
Covered Market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市場, 於 1774 年 11 月 1 日正式開放, 它的成立是為了回應清除牛津市中心主要街道上不整潔, 凌亂和令人討厭的攤位的普遍要求, 市場內除了有園藝產品、豬肉、乳製品和魚類外, 還有各式餐廳料理, 甜點甚至還有理髮店, 匯集了許多手工藝品雜貨店, 精品服飾店及熱鬧的咖啡館
竟然看到繁體中文的標示
最後選擇了比較熟悉的泰式料理
地陪臨時在網路上找到這家在巷子裡的台灣茶Formosan Tea Bar, 老闆可能是台灣人, 珍珠奶茶蠻道地的, 標示都是繁體中文, 感覺蠻親切的, 不過由於吧檯不能拍照攝影(奇怪的規定), 所以只拍了價錢跟珍珠奶茶, 廁所也要櫃台人員開鎖
喝完台灣茶後繞著主要市區的牛津大學的學院參觀走走, 最主要是要到以哈利波特的用餐場景也是最大的基督堂學院
從卡爾法克斯塔(Carfax Tower)開始, 23 公尺高的地標性鐘塔, 13世紀聖馬丁堂的遺蹟, 被認為是城市的中心, 卡爾法克斯源於法語carrefour, 意為十字路口, 從1122年到1896年, 聖馬丁堂曾是牛津正式的城市教堂, 是市長禮拜的地點, 1896年為改善交通, 教堂的主體部分拆除, 牛津的城市教堂遂改到高街的諸聖堂, 卡爾法克斯塔高23米, 在牛津市中心不可以興建高度超過它的建築物, 登上塔頂是欣賞牛津天際線的好地方, 門票3.7英鎊
十字路口有台灣式的舉牌方式, 看起來也像是台灣的手工芋圓, 看來牛津似乎有不少台灣人, 要不是已經吃飽了還真想嚐嚐看
鑽進Turl Street, 沿路就有幾個學院可以在門口參觀拍照
像是牛津大學林肯學院(Lincoln College), 創建於1427年, 是牛津大學第九古老的學院, 距今596年
還有牛津大學耶穌學院(Jesus College), 學院由伊莉莎白一世創建於1571年6月27日, 距今452年, 以培養神職人員, 不過現在學生學習廣泛的世俗課程
走到Broad Street上看到牛津大學貝里歐學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 是牛津大學最著名, 最古老的學院之一, 距今約760年前創立, 以活躍的政治氛圍著稱, 曾經培養出了多位英國首相和其他英國政界的重要人物, 此外該學院也是招收最多外國學生的牛津學院, 英國前首相H·H·阿斯奎斯曾形容貝里歐的學生「平靜地流露出一種自然的優越感」
貝里歐學院旁是三一學院, 三一學院對面是謝爾登劇院(Sheldonian Theatre), 建於1664年到1668年, 距今也有359年, 它用於音樂會, 講座和大學的儀式, 並不用來表演戲劇
牛津神學院(The Divinity School)是一棟垂直風格的中世紀建築和房間, 隸屬於牛津大學, 它建於 1427 年至 1483 年間, 距今596年, 是現存最古老的大學專用建築, 專門用於講座, 口試和神學討論, 儘管牛津確實提供由其神學和宗教學院教授的神學和宗教學位, 但它已不再用於此目的, 該建築與博德利圖書館相連, 對面是學生入學和畢業的謝爾登劇院
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Old Library)是牛津大學的主要研究圖書館, 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 擁有超過 1300 萬冊印刷資料, 是僅次於大英圖書館的英國第二大圖書館, 2015 年, 圖書館的大部分檔案已數位化並發佈到網路上供公眾存取
赫特福德橋(Hertford Bridge)俗稱嘆息橋(Bridge of Sighs), 不同於劍橋的嘆息橋是跨越康河, 牛津嘆息橋則是跨越新學院巷(New College Lane), 連接赫特福德學院南北兩部分, 完成於1914年, 其獨特的設計使得它成為城市地標
博得立圖書館旁有一座圓頂建築就是拉德克里夫圖書館(Radcliffe Camera), 是英國牛津大學的一棟建築, 設計者是詹姆斯·吉布斯(James Gibbs), 外觀是新古典主義風格, 修建於1737年至1749年, 這座建築位於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北側, 常被視為牛津大學的象徵建築
聖母瑪利亞大學教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是牛津最大的本堂, 該堂的尖頂被一些教會歷史學家稱為英格蘭最美麗的尖頂之一, 其13世紀的鐘樓向公眾收費開放, 登塔可欣賞牛津中心區景色,
教堂的一側有Vaults & Garden咖啡廳, 坐在戶外可以欣賞拉德克里夫圖書館(Radcliffe Camera)和享受陽光好天氣, 不過因為最知名的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 Colleage)有預約參觀時間, 因此下午茶就留到最後
從位於Aldate's Street的入口進入基督堂學院Christ Church, Oxford
先經過Broad Walk和花園, 就被一旁的建築和花園景色吸引了目光
參觀基督堂學院前要先到遊客中心拿取語音導覽機, 已經包含在門票裡, 網路訂票16英鎊, 學生15英鎊, 遊客中心取票
被學生稱為"Meadows", 又名Meadow Buildings, 是英國牛津基督教堂的一部分, 英文標示"Start here" 從門口進入, 依照導覽編號參觀和聽取解說(可選取中文), 基督堂學院是英國牛津大學最大的學院之一, 它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也是宗教場所的學院, 是聖公會牛津教區的主教座堂, 是最受遊客歡迎的牛津大學學院,每年有近50萬遊客前來參觀
據說是哈利波特電影中每年開學的重要場景, 由這個階梯進入大廳The Hall
大廳 The Hall, 它展示了紅衣主教學院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 並表明如果沒有沃爾西的倒台, 它可能達到的規模, 直到 1870 年代, 這是牛津最大的大廳, 但後來新成立的基布爾學院確保他們的大廳稍微大一些(傳說只有一米), 正是這種文藝復興時期的輝煌吸引了《哈利波特》電影的製作者在他們的倫敦工作室中建造了這座大廳的複製品, 參觀大廳要注意並避開關閉期間, 包括中午學生用餐時間, 牆上裝飾著許多肖像,每幅肖像都是為了紀念從 WH 奧登到朱迪思·帕洛教授等學院的著名成員
房間的天花板,這是亨利八世的首席木匠漢弗萊·科克 (Humphrey Coke) 建造的 16 世紀錘擊式建築的絕妙典範
羅伯特·皮爾爵士(1788-1850)是在基督教堂接受教育的十三位首相之一, 皮爾就擔任大學議員, 他寫信給基督教會院長, 訴說他對天主教徒解放的新支持, 因此牛津的支持和反對著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衝突, 反皮爾組織的成員用釘子釘在當時基督教堂財政部的門上, 明確地表達了他們"No Peel"的立場, 如今, 門通往法律圖書館, 永遠提醒人們曾經分裂牛津和基督教會的衝突
大方庭(Great Quadrangle), 通稱為湯姆方庭(Tom Quad), 是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的一個方庭, 也是牛津大學最大的一個方庭, 264×261英尺, 方庭禁止進入, 只能遠處拍照
方庭一側的湯姆塔(Tom Tower) 是英國牛津的一個鐘樓, 以塔內的大湯姆鍾命名, 它位於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的主入口, 建於1681至1682年, 後期哥德式風格, 一種已經有一百五十年未被重要建築採用的風格, 使湯姆塔成為18世紀中葉哥特復興運動孤獨的先驅, 塔內的大湯姆, 是牛津大學聲音最響亮的鐘, 它的重量為6.25噸, 大湯姆最初叫「瑪麗」, 懸掛在12世紀的Osney修道院, 1545年解散修道院時遷移到聖Frideswide教堂, 後在某時它被命名為"湯姆"
湯姆廣場中心的池塘和噴泉雖然表面上是裝飾性的, 但它的第一個作用是在火災時提供現成的水源, 因為十七世紀中葉, 修道院附近發生的一場災難性火災摧毀了修道院院長理查德·加德納 (Richard Gardiner) 的房屋, 時任院長約翰·菲爾 (John Fell) 下人挖了這個池塘,以防止未來發生火災, 中間的雕像經歷了幾次變身, 最初, 它是一個鉛鍍金的地球儀和一個蛇形噴泉, 但在 1695 年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鉛身青銅頭的水星雕像, 然而這座水星雕像於 1817 年在第十四代德比伯爵領導的一場大學生嬉鬧中被推倒(1852 年,同一個人成為英國首相), 最後, 在1928 年, 一位捐助者將喬瓦尼·達·博洛尼亞(Giovanni da Bologna) 的水星雕像的原版送給了學院, 並由著名建築師愛德華·魯琴斯(Edward Lutyens) 爵士放置在基座上直到今天
派克沃特方庭(Peckwater Quadrangle) 是基督堂學院的一個方庭, 它位於中世紀派克沃特家族經營的客棧的舊址, 1246年贈給聖福德維修道院, 這些建築包括圖書館都興建於18世紀, 採用了當時流行的古典風格, 一樓的房間由於大小合適, 橡木鑲板和高高的天花板, 特別受學生的歡迎
基督教會大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 是英國聖公會牛津教區的大教堂, 該教區由牛津郡, 白金漢郡和伯克郡組成, 它也是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的教堂, 這種大教堂和大學教堂的雙重作用在英國國教會中是獨一無二的, 這賦予基督教會院長獨特的角色, 既是牛津基督教會的院長, 又具有英國聖公會院長的教會功能
祭壇和拱頂, 新的研究表明, 基督教堂大教堂美麗的石頭拱頂的歷史比之前想像的要古老得多, 拱頂和精緻的穿孔吊墜可以追溯到 15 世紀末或可能是 16 世紀初
自 1526 年以來, 大教堂裡一直有唱詩班, 從唱詩班的位置看向入口處和管風琴, 現在的管風琴是1979年才安裝的
教堂裡有許多精美的藝術彩繪玻璃
其中導覽編號13號的Johan Window, 只有約拿的真實形像是彩色玻璃, 其餘部分是高度精細的彩繪玻璃
1588 年, 瑪麗一世在位期間修復了這座聖殿, 但後來的加爾文教教士詹姆斯·卡爾夫希爾 (James Calfhill) 決心剷除對聖弗里德斯威德的崇拜, 他嚴重損壞了聖殿, 並將聖人(John de Nowers)的骨頭與一位名叫凱瑟琳·達馬丁的女人的骨頭混合在一起, 直到今天,這些骨頭仍然混合在一起
沿著走道到達大教堂(稱為拉丁教堂)的遠角, 有重建的聖弗里德斯維德神殿, 這座神竈於 1289 年在教堂內建立, 但在 1538 年宗教改革期間被拆除, 然後在2002 年進行了第二次重建, 是為了紀念聖弗里德斯維德, 神殿上方有一扇美麗的彩色窗戶, 由拉斐爾前派藝術家愛德華·伯恩·瓊斯 (Edward Burne-Jones) 設計描繪了 1858 年聖人的一生, 在一幅引人注目的畫作中, 神奇的閃電使阿爾加國王失明, 阿爾加國王追趕弗里德斯維德來到聖殿
教堂還有很多東西值得花時間細細品味
迴廊在 1520 年代之前一直矗立的聖弗里德斯維德修道院 (St Frideswide) 所在的地方, 但該遺址最初是在八世紀作為修道院建立的, 現在的迴廊是 1499 年重建的, 儘管早在 12 世紀這裡就有類似的結構, 大教堂尖頂的最佳景觀之一, 它是英格蘭現存最古老的石塔, 自 1230 年以來一直是英格蘭天際線的一大特色
參觀完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後回到聖母瑪利亞教堂, 谷哥評價4.5的Vaults & Garden, 點了英式點心悠閒輕鬆地喝個下午茶
吃了下午茶, 晚餐不是很餓, 到飯店對面的超市 Sainsbury's 買的泡麵水果優格當晚餐, 也節省一點經費, 總共14.35英鎊約台幣580, 結束牛津一日遊, 明早出發去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