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所建造的「桃園神社」, 是臺灣保存最為完整的日治時代神社, 建築風格融合了中國古代唐風、日本風及臺灣近代風, 採用上等台灣檜木構築, 並已在民國八十三年經公告正式被列為市定古蹟, 也因為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 而被電影《KANO》選中成為拍片場景, 隨著日本的戰敗、台日斷交, 為了去皇民化, 多數神社隨著無人參拜而面臨拆除、改建的命運, 桃園神社也在民國三十九年改名為桃園縣忠烈祠!
一早開車來到虎頭山環保公園, 這裡有免費停車場可供停車, 還有乾淨的公廁
有著「星星公園」美名的虎頭山環保公園, 佔地約2.5公頃, 原做為桃園市垃圾掩埋場, 經1998年底封閉, 2002年8月重新規劃後, 成功脫去「臭名」, 搖身一變成為市郊親綠賞景好去處, 公園全區以自然生態工法, 減少對環境不必要的破壞, 在公園的中心位置特別設置了一座名為「孕育」的石雕藝術作品, 說明這塊土地重生的意義, 整座公園不僅是從垃圾掩埋場變身為公園, 也皆是由太陽能與風力發電, 加深這座環保公園的意義
2021年7月底虎頭山環保公園暫時關閉, 進行景觀整建工程, 桃園市府耗資兩千萬改善出入口, 停車空間, 步道動線及重建廁所等, 賞景品質再升級, 還有來自中壢青塘園生態公園的裝置藝術「桃機一號」也正式移駕進駐,歷時一年終於再度回歸, 桃機一號地景藝術裝置是由藝術家王文志為2018桃園地景藝術節所創, 於青塘園展出的公共藝術作品, 這件作品長達30公尺、高10公尺, 是藝術作品也是觀景瞭望台, 藝術家以鋼骨建構飛機造型, 並在其中鑲入行李箱, 機艙內更佈滿印有桃園及台灣各地特色景點的鋁片, 獨特的造型及創意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環保公園內設有步道, 木造景觀涼亭, 大草皮, 拼貼座椅等設施, 坐在涼亭吹著徐徐的微風, 享用買來的早餐同時觀賞市區景觀也是一種享受
虎頭山環保公園是桃園著名的觀景地標, 向西北望去可一看到見桃園國際機場飛機起降, 再遠就是台灣海峽湛藍景色, 向西南方俯視, 則可眺望桃園中壢城市風景, 從白天黃昏到夜晚, 各有不同的景觀感受
離開環保公園越過成功路三段到對面, 前往稜線步道北口下切到桃園神社
從環保公園走稜線步道到忠烈祠步道交會點約990公尺, 再走忠烈祠步道到桃園神社總長約1.5公里
步道多有樹蔭, 大致平緩好走
途中有一處圖資顯示是193高地避雨亭, 谷歌地圖上標示的是193高地景觀台, 可是現地貼的標示是西南峰瞭望台, 應該都是同一處
可惜瞭望台上大部分的景觀都被樹木遮住了, 只剩下一小塊, 因此很多上來看的人大概都蠻失望的很快就下去了
在樹木圍繞中, 連空拍機都不容易發現
走到稜線步道4號路標時, 右岔路下切往忠烈祠步道交會處還有330公尺
這段下切路就比較陡, 不過沿途都有鋪設透水磚, 小心行走即可
來到忠烈祠步道上緣了, 一旁還有廢棄房舍
步道口還有一處涼亭, 沿著右邊的木棧道或是柏油路下行約500公尺就可以到達桃園神社
木棧道最後下行到成功路三段上可以從桃園神社入口進, 或是右岔路直接進到桃園神社廣場
桃園神社落成於昭和13年(民國二十七年), 是臺灣保存最為完整的日治時代神社, 日本在台灣為了推行皇民化運動, 開始在全台建造了約兩百座的神社, 桃園神社依山而建, 不但可遠眺西南方的桃園市區, 視線大約可通過市中心的開漳聖王廟, 象徵著守護百姓的用意, 隨著日本的戰敗、台日斷交,多數神社隨著無人參拜而面臨拆除、改建的命運,桃園神社也在民國三十九年改名為桃園縣忠烈祠, 在文史藝術的保護前提下, 特別被悉心維護, 成為目前台灣與日本境外唯一完整保留的神社建築
登上階梯一直到參道裝飾了一整排的鯉魚旗讓人感覺像是秒到日本
園區內有咖啡亭, 井上豆花, 四周種滿了松柏古樹, 環境清幽, 建物規模完整, 建築群主要以安置個人靈位的「本殿」、供一般信眾參拜的「拜殿」、神職或管理員辦公的「社務所」、進入神社參拜前可供民眾洗手與漱口的「手水舍」等組成, 另外還有鳥居、石獻燈、高麗犬、銅馬雕塑、神社參道等設施, 幾乎是復刻日本境內的神社
六月的晦日特別設置的茅の輪くぐり, 藉由特定儀式消除晦氣和迎接下半年的好運
供一般信眾參拜的「拜殿」
主殿前的階梯平台稍做停留, 可居高臨下眺望整個神社景致, 感受被綠意所包圍的靜謐氛圍
主殿裡的主祭神,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大國魂命, 大己貴命, 少彥名命, 明治天皇(1945年以前) 天照大神等早已被移除, 改成祭拜忠烈祠國軍將領
到井上豆花吃碗抹茶寒天跟芝麻寒天豆花吧, 甜而不膩, 還不錯吃
中午就在桃園神社斜對面的We Café 我們複合式餐飲簡單吃個午餐, 一邊等待桃園神社旁公車站的213統聯客運, 坐一站回到環保公園取車
上網也可以隨時查看公車動態 https://ebus.tycg.gov.tw/ebus/driving-map/213, 下車記得按鈴, 否則司機會過站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