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大約有90種, 其共同的特點是頭部較大, 喙部長而銳利且末段尖銳, 兩腿短小, 尾羽短粗, 絕大多數種類均有較為艷麗的羽毛, 它們的獵物種類繁多, 通常會從棲木上猛撲以捕捉魚類(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自從買了150-600mm的長鏡頭8月份在非洲肯亞用過後就一直收在防潮箱裡, 聽說關渡自然公園有200多種鳥類棲息, 終於找了空檔加上好天氣來試機一下
(建議使用平板或電腦觀看較佳照片效果)
11/29 關渡自然公園就在大度路轉關渡路沒多遠就到了, 門口旁的停車場每小時收費40元, 自然公園門票60元
10多年前曾經帶著小女來過關渡自然公園, 但是剩下的記憶只有在這裡門口合照而已
現在又多了一些小鳥的裝置藝術
藍天白雲永遠是最好的調色盤, 但麻煩的是鳥類的頻繁活動的時間大多是清晨和黃昏獵食的時候, 太陽太大的中午時刻對鳥類有威脅性, 反而可能會拍不到太多的鳥
週六日有許多適合全家的親子活動, 讓小朋友從小就接觸自然保育的觀念
由於右邊的濕地假日才開放給以小團體報名的方式參觀的遊客, 才能確保這些保育的鳥類或候鳥不致於被過度打擾, 所以今天只能參觀左邊這塊區域
從入口處開始向右邊前進, 看一下觀景亭, 再回過頭經過木棧道參觀埤塘生態區, 逆時針或是順時針繞一圈都可以
先經過海岸林區, 可以看到北台灣海岸地區常見的灌木與喬木的組合, 為適應在海邊高鹽環境下, 衍生出抗鹽和繁衍的生態
木棧道通往埤塘生態區的南池和北池, 一會兒再回來, 先直走到觀景亭看看
觀景亭能看到的濕地保育區距離比較遠, 除非有望遠景或長鏡頭, 比較不容易近距離看到水鳥, 不過有芒草可以欣賞
回過頭經過木棧道來到埤塘生態區的南池(北池的水有點乾凅), 展示的是北臺灣平原中埤塘靜水域與濕生環境生態, 湖面的倒影在陽光的照耀下非常漂亮
福壽螺將鮮紅的卵產在伸出水面的樹木上, 由於成長速度快, 在許多國家視為入侵物種及農業害蟲
埤塘裡的印度莕菜(學名 : Nymphoides indica), 別名金銀蓮花, 一葉蓮, 為睡菜科莕菜屬下的一個種, 根部固定在池沼的泥土中, 葉子漂浮在水面上, 為浮葉性水生植物, 好像吹一口氣就會四散紛飛的感覺
同時幸運的碰到翠鳥, 翠鳥大約有90種, 其共同的特點是頭部較大, 喙部長而銳利且末段尖銳, 兩腿短小, 尾羽短粗, 絕大多數種類均有較為艷麗的羽毛, 牠們的獵物種類繁多, 通常會從棲木上猛撲以捕捉魚類
左前方往自然中心或往右前往另一個埤塘生態區的月池
往月池的另一條岔路先到親蟹平台,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就近看到招潮蟹等蟹類而且還可以看到彈塗魚
可是並沒有看到半隻招潮蟹和彈塗魚, 可能是靠近岸邊的濕地有點乾凅, 招潮蟹和彈塗魚無法在乾固的泥土裡自由的活動
在路上突然碰到好大一隻黑冠麻鷺在草地上吃蚯蚓, 又名黑冠鳽或黑冠虎斑鳽, 有時亦俗稱大笨鳥, 的確像隻大笨鳥, 看人走近也沒甚麼警戒心, 大概是在自然公園裡悠哉度日慣了吧, 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0公分高, 棲習於森林裏並常夜間活動, 遇警時會伸長脖子偽裝, 在繁殖期入夜後會站在樹枝上向四方大聲鳴叫
其中一間賞鳥小屋展示著日籍藝術家於2018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所創作的"貝之船, 關渡 : 編織.水", 使用淡水常見的孔雀蛤, 圓貝殼加上生漆, 糯米粉和人工樹脂等製成的
還有在自然中心後方路上像竹筍的地景藝術
來到埤塘生態區的月池旁的一處平台上賞鳥, 池中大量的青草及秧苗等植物剛好提供充分的食物來源給草食性的候鳥
池中有許多應該是雁鴨科裡的豆雁(比對台灣鳥誌), 俗稱大雁, 網路有人說是花嘴雁, 嘴喙前段黃色部分是明顯的特徵, 是台灣稀有的冬候鳥, 每年11月到4月會出現在濕地
從另一旁的賞鳥小屋上二樓也可以比較近距離的觀賞, 但是還是要用望遠鏡或長鏡頭相機
拿起600mm的窮人大砲鏡頭拉到底
以前不曉得可能會誤以為是鴛鴦戲水
不只候鳥, 自然公園也看得到台灣水牛, 台灣本來只有野生的黃牛一種, 最早在荷據時期傳教士達尼威爾向巴達維亞的東印度公司借了四千魯幣, 買了一百多隻水牛, 贈給台南地區平埔族的蕭壟社, 教導他們進步的農耕方式, 站在水牛背上的鳥類, 小編所知的有黃頭鷺, 白鷺等, 網路有人說這是八哥(八哥也是屬於椋鳥科), 因為太遠了無法拍得很清楚, 不過小編在非洲的肯亞拍到的是黃嘴牛椋鳥
非洲的肯亞大草原拍到的非洲水牛
問了自然中心裡的人, 說這是金斑鳩(跟台灣鳥誌的照片不太像), 維基說叫金背鳩, 是鳩鴿科斑鳩屬的一種中等體型的鳥, 也叫山斑鳩, 斑鳩跟鴿子很像, 以前真的會認為斑鳩就是鴿子
階梯廣場裡用竹子架編成的看台, 限載五人, 小編試著爬上去之後不知道要看甚麼?
另一邊的發現心濕地只有在周六日才開放給小團體報名參觀, 避免過度干擾溼地上的候鳥(自然中心的人說的)
這才知道, 原來"坔"是溼地的古字, 是大地的腎臟
北部低海拔林區則是以種植海拔3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植物為主, 像相思, 茄冬和九芎等
繞回到自然中心, 後方有個蓮花池, 池裡的朵朵睡蓮正嬌豔, 其實蓮花, 荷花還真的傻傻分不清楚, 爬了文之後才知道, 原來蓮花就是荷花, 荷是花跟葉的總稱, 蓮則是果實, 也就是蓮子, 但是蓮花跟睡蓮就不同了
睡蓮的葉片呈圓形並且服貼於水面上, 且花期較長, 白天開放晚上閉合
自然中心的正門口前方有一大片綠草地, 坐在椅子上享受短暫的時光也不錯
自然中心主要為生態教育研究與遊客服務
一樓設有一些觀賞櫥窗和賣場
還有一大片的窗戶可以欣賞外面大面積的自然公園和蓮花池的睡蓮
二樓設有高倍望遠鏡提供賞鳥, 常常有老師帶著學生來戶外教學, 從小接觸自然培育重要的保育觀念
還有一間咖啡館叫做咖啡鴨有賣一些簡餐
離開自然中心巧遇由老師帶領一群小學生, 學習接觸親近自然公園裡的動植物, 保育觀念從小紮根, 老師們辛苦了
路旁的樹木竟然長出好大片不知名的菇類
回程快要到埤塘生態區南北池的路上有墨西哥籍藝術家Lua Rivera於2018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所創作的"絲繭Silk Cocoon", 模仿蛾繭的形狀提供人類與植物一處臨時的庇護所, 作品由生物可分解的複合媒材組成, 包括絲竹與麻繩
這個地方應該是假日牽著水牛讓來訪的參觀團體親近台灣水牛的牛棚吧(網路有看到一些照片)
牛棚旁的一處低窪水池說是人工溼地(水質改善教學區), 看了解說也看不太懂, 可能假日會有人幫參觀團體解說, 看官自己來體驗吧, 關渡自然公園不只是賞鳥的地方, 還可以觀賞植物及欣賞藝術, 不失為一個親子共同體驗人文大自然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