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海岸的安靜純樸濱海小鎮, 2021年開始, 老梅社區多了許多繽紛的壁畫 , 從序幕的敢夢到最終章, 一幅幅大型共耗時四年才完成的的牆壁彩繪, 結合學校市政府和民間企業成功改造位於台灣最北端的老梅社區, 老梅位於富貴角岬角的東南側, 每年2到5月, 大片的黃礫沙灘往大海延伸的石槽上會被一大片綠色的海藻覆蓋, 就是知名的老梅綠石槽, 走一趟老梅社區除了能感受到純樸寧靜的氛圍, 還能觀賞到海邊美麗的風景!
今天要到碉堡露營區露營, 早上先到富基漁港, 富貴角附近飛飛空拍, 順便走訪一下老梅社區, 沿著北部濱海公路而行, 就能看見湛藍的美麗海景
有座落在海邊的咖啡店-米詩堤極北藍點
還有適合拍婚紗的希臘風石門婚紗廣場
廣闊的大海總有一股療癒人心的神奇力量
以補蟹聞名的富基漁港一如往常的熱鬧忙碌, 提供遊客新鮮的海味, 滿足味蕾享受
台灣最北岬角, 富貴角有特殊的風稜石地形, 還有自成一格的八角型富貴角燈塔
來到風剪樹區, 風剪樹是因為被東北季風強勁風力的影響, 形成迎風面樹葉不生, 僅在背風面形成茂密的樹葉, 獨特傾斜的造型猶如被風剪過一般, 故稱為風剪樹, 樹蔭下設有石桌石椅, 成了遊客休憩的場所
這裡還有富貴角觀景台, 從觀景台眺望老梅社區, 沙灘和富貴角
不遠處還有老梅迷宮, 由多面紅色磚牆交替連結成彎曲的走道, 但是又不難走出迷宮, 因此深受大人小孩的喜愛, 雖然整座迷宮不大, 但因坐落在大草皮上, 加上俯視充滿神秘色彩的圖騰感, 感覺像是外星人的遺跡, 也成為造訪北海岸的熱門打卡點
歷史記載, 早在清朝乾隆時期(約西元1736年), 就有漳州人移民至老梅從事海殖業, 乾隆年間, 大量從唐山跨海而來的漢人, 相繼進入當時被原住民稱為「峇臺」的這塊處女地, 因此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人只得被迫遷移, 但是為什麼要被迫遷徙? 不能和平共存在這塊土地上嗎?
車子停在老梅凌虛宮前, 樓下是石門區老人休閒活動中心, 凌虛宮供奉三官大帝為主神, 始建於清朝晚期已超過百年歷史, 從這裡開始走訪老梅社區
老梅社區仍保有老式的商店 - 柑仔店
安靜純樸濱海小鎮, 2021年開始, 老梅社區多了許多繽紛的壁畫, 為老社區注入新生命, 成為全台灣第一座有故事的多媒體繪本城鎮“小梅夢想城”
從序幕的敢夢, 改變, 前進, 互助, 勇敢, 熱切, 友善, 實現, 成真到最終章, 一幅幅大型耗時四年才完成的的牆壁彩繪, 結合學校市政府和民間企業成功改造位於台灣最北端的老梅社區
走在老梅社區的巷弄間就會感受到那種悠閒的氣氛, 還有可愛的裝飾品
往海邊走去經過老梅綠石槽收費停車場, 一旁有老梅罟寮, 展示了古早的捕魚方式, 罟就是漁網, 漁民以「牽罟」方式合力捕魚, 罟寮是放置漁船和漁網的地方
老梅觀海亭有可愛的裝置藝術介紹石門三寶, 茶, 肉粽和石花凍, 海邊沙灘上就是著名的老梅綠石槽
老梅沙灘上的綠石槽奇景, 附在火山岩上的綠色海藻綿延數公里, 石槽將海岸染成一片翠綠, 這美景因應潮汐及季節, 只有在三月中旬至五月上旬出現, 尤以四月清明時節最美
午餐就近在營區附近找到這家主悅海鮮料理餐廳, 停車方便
跟室友點了兩人套餐, 份量差不多剛好
老闆娘還送了自己種的香蕉
碉堡露營區就在北部濱海公路跟北15鄉道的山坡上
營區呈長條形, 外圍是車泊區和草皮區, 中間則是棧板區和碉堡, 後方則是浴室和廁所
草皮區的草皮維護的不錯, 所以汽車必須停在礫石路上, 再卸下露營用品, 避免破壞草皮
草皮區可以看到美麗的海景, 唯一的缺點是因為靠馬路邊比較近, 所以可以聽到汽機車呼嘯而過的聲音, 平日還好假日噪音會不絕於耳, 營區還會準備耳塞讓營客能夠一夜好眠
營區有大型冰箱和自動販賣機, 衛浴也很乾淨
營區所飼養的小狗, 沒有綁起來的好像有兩隻, 通常會對著經過的營友汪汪叫, 其中一直看我走近落跑了, 剩下這隻很像柴犬, 竟然乖乖的讓我拍照, 另外一隻比較兇狠的惡犬用鐵鍊綁在營本部, 並有標示告知內有惡犬請勿靠近
棧板區中有許多朴樹(營主說的), 只是冬天樹葉都掉光了
再往前走就會看到隱藏在樹林裡的碉堡, 根據營主表示, 這座碉堡是日據時期建立並遺留到現在, 在此地整建為露營區後就以碉堡為名
好不容易終於將帳篷搭建起來了, 包括客廳帳跟天幕
每個營位都有自己的餐桌和洗手台
意外發現這裡除了可以觀海竟然還可以賞夕陽, 當然也是因為因運氣好碰到好天氣
晚餐準備了梅酒, 威士忌, 煎雞翅, 大蝦, 小羊排, 撒點鹽巴黑胡椒就能吃到原味, 再加一條醃鮭魚和泰式海鮮湯, 大大的滿足了戶外露營煮食的樂趣和味蕾
儀式感的營火當然少不了, 不過要自備防火毯跟焚火台
享受美酒佳餚還能欣賞漁港的夜景
早餐簡單的準備了吐司, 肉片, 煎蛋, 起司和小七買的廣東粥加一杯香濃的咖啡, 享受悠閒的早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