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海拔625公尺, 山頂無基石是個相當巨大砂岩壁, 上面刻有「白石」兩字, 巨岩是經地殼變動由海底抬升所形成, 是此山最大的特色, 展望佳可眺望尖聳的金面山, 圓頭的十三分山及遙遠的南插天山、三峽鳶山,俯瞰大溪地區! 今天要從打鐵寮古道TA016-H段接五溪縱走主線上白石山, 再從白石山主稜線陡下到白石埤, 再走鄉道回到登山入口, 完成一個小O型路線, 全長約4.1公里! 剛開始平坦好走, 但後段回程的連續陡下也著實帶給膝蓋不小壓力, 不過全程的豐富景觀林相和絕壁地形巨大的斜石令人驚豔!
一早開車來到慈湖園區停車場停車, 吃完早餐上廁所, 此處離登山口開車大約還有3.7公里
汽車導航到白石埤前大約750公尺處就有登山口, 這裡大概只能停兩部車, 大部分人好像都從白石埤登山口起登, 距離也較短
今天打算走一個小O型路線, 從橘色打鐵寮古道H段, 接黃色線的五溪縱走主線到大樟樹, 再走橘黃色的路徑, 經白石山腳絕壁上白石山, 回程走黃色路線由白石山山稜主線接打鐵寮古道E段一路下切到白石埤, 再接一般鄉道走約750公尺回到登這裡的停車處, 來回大約4.1公里
剛開始的路徑平坦一路有林蔭
可能是上次颱風的影響倒木非常多, 但不影響行進小心通過即可
感覺一直在下切到甚至到溪谷, 一度以為自己走錯了, 但也只有一條路, 再看看MAPS.ME的路徑圖應該是沒有錯
跨越涵管後往左繼續直行
一直來到打鐵寮古道和五溪縱走主線交會點就確定自己沒走錯了, 往左走打鐵寮古道G段經東興橋再轉支線過木橋接上五溪縱走主線, 但這樣的路線應該比較遠, 所以直接走右邊黃色的五溪縱走主線前往大樟樹
來到岔路口, 以為往右上坡前往大樟樹, 結果兩條路線殊途同歸, 左邊應該比較平緩, 右邊是緩上坡再緩下坡
椅子掛在樹上, 應該是讓山友可以短暫休息用的
從分岔路約10分鐘後來到第二個交會點, 就是東興橋接木橋過來的路線
再過約5分鐘來到一處轉折點, 有簡易的木條製成的椅子, 讓山友做短暫休息, 因為從這裡開始就要一路陡上了, 肉腳從這裡到大樟樹一路陡上了約38分鐘, 包括短暫休息
途中經過罕見的一大片姑婆芋海, 還有超大的筆筒樹
再繼續陡上, 感覺好像沒有盡頭
來到一處平台做短暫的休息, 休息過後再繼續陡上
來到大樟樹, 往右走白石山主稜線, 往左前往白石山腳也就是稜線下方的山徑, 會經過白石山腳的大絕壁
此刻山徑變的原始且狹窄, 還要拉繩攀爬樹根及亂石
大約20分鐘後來到白石山大石壁的白石山腳(石壁腳), 上方就是白石山主稜線, 白石山大石壁是一座長達數百公尺的絕妙奇壁, 是個相當巨大砂岩壁, 巨岩是經地殼變動由海底抬升所形成, 是此山最大的特色, 看著此處的絕壁著實令人驚嘆, 可能比上方的主稜線還要精彩
再往上攀爬一小段繼續前行
突然看見一塊橢圓形突出的石頭, 像蛇頭又像烏龜頭, 一旁的凹洞中有人擺了一座非常小的菩薩像, 像是坐在龜背上, 保佑山友一路平安
小心的穿越大樹和絕壁之間的窄縫沒多久, 再往上攀爬就到了上方的主稜線了
上到主稜線後往右走, 此時距離白石山大約只剩5分鐘左右
這裡有兩處拉繩攀爬傾斜的山壁上主稜線, 另一邊是刻有白石山字樣的斜壁
走在狹窄的斜壁主稜線上要小心, 因為另外一邊斷崖就是剛剛通過的山壁腳, 白石山山頂展望也非常無敵, 狹長的稜線類似皇帝殿或是筆架山
白石山海拔625公尺, 山頂無基石, 山友可坐在有樹蔭底下的巨石上休息, 欣賞無限美景
休息欣賞完美景後開始往白石埤的方向下山, 還要再小心翼翼的走一段主稜線
途中經過一段有簡易座椅的休息區, 仔細一看, 山友連水桶, 茶壺, 泡茶的器具都搬上來了
過了休息區之後就要開始連續將近1公里的陡下, 登山杖就可以減輕分散像我這種肉腳膝蓋的壓力
來到岔路口循著白石埤的標示往左走
第二個岔路口一樣往左繼續下切, 這時候變得比較是緩降的坡度, 途中有倒木做成的簡單休息的地方
再接連續的下坡跟倒木, 小心通過
過了倒木之後離白石埤登山口只剩10分鐘左右
白石埤登山口到了, 有廢棄的民宅, 前方空地大概能停四,五部車
白石埤, 為桃園農田水利會管轄埤塘之中, 地勢最高的埤塘, 作為蓄水灌溉之用, 周邊風景優美, 沒有受到太多的人為污染, 因位在白石山的山腳下而得名, 在後慈湖還未開放前, 進入白石埤的路口有憲兵看守, 百姓出入都入須登記才能進出, 從白石埤走大約750公尺的鄉道, 回到另一個登山口的停車處, 完成今天的小O型登山之旅
回程在大溪復興路上 找到一家黃記豬腳的美食店, 豬腳香嫩啤Q彈非常入味, 據說他的砂鍋魚頭年賣出1200多鍋, 跟室友兩人點了幾個美味小菜飽餐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