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庄吊橋全長約419公尺、寬2.5公尺的自行車人行吊橋, 也是目前全國最長的懸索式吊橋, 2023年1月20日啟用, 因吊橋結構造型優美, 成為民眾到大溪旅遊拍照打卡的新地標, 從大溪河濱公園騎自行車經過中庄吊橋, 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 月眉人工濕地生態公園等景點, 再騎上武嶺橋回到大溪河濱公園, 繞行一圈大約7.8公里, 可以輕鬆自在的欣賞附近風景, 或者是再去大溪老街吃吃喝喝, 成為假日休閒的和活動和好去處!
今天天氣晴, 要來試騎新買的電輔車, 從大漢溪河濱公園為起點, 騎到中莊調整池再牽著車步行過跨越大漢溪的中庄吊橋, 大漢溪右岸有山豬湖親水公園, 月眉人工濕地落羽松大道和月眉人工濕地生態公園等景點, 最後騎上武嶺橋再回到大溪河濱公園繞行一圈大約7.8公里
位於大漢溪左岸的大漢溪河濱公園, 有兒童遊樂設施和廣闊綠地, 園區內的無障礙步道串聯湖濱木棧觀景台, 水岸廣場, 生態調節池等, 一整排的落羽松林, 每到季節都是熱門的打卡景點
公園內有公共廁所也蠻乾淨的
據說公園裡有常見的白頭翁, 紅嘴黑鵯, 大卷尾, 五色鳥等, 春天鳥類繁殖季節, 偶而還有八色鳥會來此靠山邊的樹林裡育雛, 經常吸引許多拍鳥人士來此拍攝牠的芳蹤
從大漢溪河濱公園到中庄吊橋約2.6公里, 大漢溪左岸似乎還在施工當中, 多了一些圍籬
途中會經過中庄攔河堰和瑞興濕地, 從空拍角度比較能看到大漢溪結合濕地整體的美
中庄調整池就在中庄吊橋左後方, 繞行一圈約3.7公里
中庄調整池建於大漢溪左岸廢河道上, 設堰引大漢溪水, 湖區面積約36公頃, 有效容量為505萬立方公尺, 所蓄水量可經輸水管路直接送往板新淨水場及大湳淨水場, 於民國106年(2017)底竣工啟用, 中庄調整池平日蓄滿不供水, 於颱洪期間石門水庫進行水力排砂, 鳶山堰水質因而濁度升高, 或因配合排砂放空蓄水而影響供水時, 調整池可及時上場備援
串聯大漢溪兩岸觀光景點的中庄吊橋, 為全長約419公尺, 寬2.5公尺的自行車人行吊橋, 也是目前全國最長的懸索式吊橋, 於2023年1月20日啟用, 因吊橋結構造型優美, 成為民眾到大溪旅遊拍照打卡的新地標
中庄吊橋雖然是自行車人行吊橋, 但是禁止在吊橋上騎乘自行車, 必須用牽的過橋, 漫步在橋上也才能仔細欣賞大漢溪河階之美
中庄吊橋的另一端是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停車場跟廁所, 一旁有桃園2022地景藝術節所留下的藝術作品 - 合時, 由排灣族藝術家陳幸雄, 以桃園在地物種為發想, 挑選以山豬湖生態園區周邊及桃園大漢溪周邊為生存棲地的物種—黑翅鳶為主題, 設計出雙鳥錯落的樣貌, 以最美猛禽的黑翅鳶與水流間的互動, 營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之情境
繼續往月眉人工濕地生態公園方向其騎行, 2019年時種植了三百多棵的水生落羽松, 兩三年後每到秋冬, 落羽松由綠轉紅, 樹影倒映在水上, 美不勝收
不過二月中來時已經過了季節, 雖然少了金黃色的落羽松, 卻也有另一份蕭瑟之美
月眉人工濕地生態公園除了提供豐富生態觀賞遊憩, 濕地還擁有如同天然過濾器般的功能, 以調整池、草澤濕地、埤濕地、林澤濕地、生態池的淨化順序, 減緩水的流速, 削減60%水中污染物, 以達到水質淨化的效果, 並提升魚類、水鳥、昆蟲的棲地環境, 兼具了教育和景觀等多元價值, 是一個老少咸宜的戶外空間
另外一件設置在月眉人工濕地上的地景藝術 - 粉紅泡泡, 以強勢外來種福壽螺作為主題切入, 用視覺藝術以及體驗設計, 引導民眾去反思生態平衡的議題, 福壽螺之所以成為禍害, 其實跟人類的作為息息相關 (認識福壽螺)
在月眉人工濕地公園的出口處有2023年05月26由國際獅子會於大溪月眉濕地植樹, 並有紀念碑揭牌儀式, 只是怎麼看起來都枯了, 不知道是甚麼植物, 可能跟落羽松一樣過了季節, 還以為是另一個地景
離開濕地公園出口不遠處就有一座公共廁所, 一路騎過來這已經是第三座廁所了, 而且都蠻乾淨的
接著繼續直行, 離武嶺橋只剩1.6公里了, 之前會經過月眉休閒農業區, 旁邊就是月眉停車場
武嶺橋長760公尺, 在2017年拓寬增加機車道和自行車共用車道, 所以騎乘的時候要小心, 過了武嶺橋就轉回到大溪河濱公園了
月眉停車場也有Ubike可以租借, 也可以以此為起點, 騎到中庄吊橋繞一圈再回來, 這裡離大溪老街也不遠了, 到大溪老街吃個午餐吧
剛開始找不到路還騎到大慶洞後面的大溪中正公園景觀電梯
從這裡可以步行爬上石階到老街
有路過的遊客好心告知可以坐電梯上大溪中正公園再接到老街, 結果一看告示牌才知道自行車是不可以上電梯的否則會受罰, 哇哩咧! 只好再騎到外面的信義路大馬路上, 再接月眉古道切進去和平路的大溪老街
從這裡可以看到巴洛克式建築的大溪橋
這裡還是通議第走馬路古蹟的原址
大溪老街保存大量於日治時期所興建的街屋群, 全台十大老街之一, 巴洛克式風格的建築和地道小吃及古蹟, 每到假日總吸引許多遊客前來
找了一家金門麵館有古早味傳統美食看看有沒有當年在金門當兵時的味道, 結果跟一般的麵食店沒有什麼太大差別, 點了一份金門版的蚵仔煎, 吃起來好像也沒太大差別, 詢問老闆後原來是做法不同 , 金門版的蚵仔煎比較脆, 台灣版的蚵仔煎比較軟Q, 蚵仔也沒有比較多還貴了20塊, 不過蚵仔蠻大顆的就是了
飯後再來一碗好吃料實在的賴媽媽豆花, 結束今天的大溪月眉單車老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