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全長約8公里, 從崎頂新樂園開始,經過龍鳳漁港, 竹南海濱自然公園, 人工溼地, 一直到海埔外沙灘, 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前往挑戰, 這條竹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 依沿路的地理環境和資源, 設計海風道, 綠光道, 聯絡道, 利用海岸, 林下空間, 田間道路等自然景觀, 設計出一條簡單但景觀豐富的路線!
到竹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前, 先到香山濕地賞蟹步道看看, 步道前有免費停車場可供停車
賞蟹步道長250公尺, 沿著步道可欣賞湖邊招潮蟹, 德氏仿厚蟹等十多種螃蟹, 據說退潮時「萬蟹奔騰」景象更是壯觀, 賞蟹步道設計的弧度和彎道是根據螃蟹出沒地點與時間, 讓民眾站在步道上就能欣賞豐富多樣的螃蟹物種, 還能觀察可愛的彈塗魚
只是今天來得太早了要等到退潮後才能到步道上走
只好沿著濕地的木棧道走走
突然聞到一股惡臭, 沒想到竟然有廢水從這裡排出, 不僅造成污染, 還跟這片美麗的濕地形成強烈的對比, 實在是令人不解
離開香山濕地後驅車來到竹南崎頂濱海遊憩園停車場, 只見遊憩園大門深鎖不知是不是平日沒營業
自顧自的卸下折疊腳踏車後開始約8公里的竹南綠光海風自行車道騎行
從竹南崎頂濱海遊憩園停車場到龍鳳漁港約3.3公里, 自行車專用車道平緩沒有什麼坡度
一邊是農田一邊是海岸, 還可以看到高聳的風電機組
甚至可以從風電機組旁穿出到海岸沙灘上
偶爾會有岔路一時搞不清楚方向, 只要順著指標方向走就可以
自行車道來到T字路口, 這裡在谷歌地圖上被稱為龍鳳海灘, 也有人稱之為龍鳳漁港沙灘, 離龍鳳漁港只剩下約600公尺, 風景優美的一條木棧道
接著自行車必須走這一條牽引道再經過跨越冷水坑溪的龍鳳漁港彩虹橋就到龍鳳漁港了
彩虹橋面前的這片沙灘在地圖上稱為風跡沙灘, 其實跟剛剛的龍鳳漁港沙灘是同一片沙灘, 假日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小朋友在沙灘上遊玩
龍鳳漁港位冷水坑溪出海口與龍鳳大排交接處之南岸, 屬於第二類漁港, 位置緊鄰著西濱公路, 是全台唯一位於海線縱貫線沿線之漁港
漁港內有幾家海鮮熱炒餐廳平日只剩下一家順吉海鮮快炒有開, 可能是因為生意太好以致還沒吃到美食就先吃到排頭, 所以就轉往附近的龍鳳閣海景餐廳, 地方寬敞, 腳踏車還可以停餐廳門口, 櫃檯老闆娘也熱情招呼, 即使兩人也可以坐大圓桌, 沒有被拒絕
點了幾樣餐點都很好吃, 兩人吃的津津有味, 飽足之後繼續上路
從面對漁港的右側進入另一段自行車道, 中間會經過濱海森林遊憩區, 竹南濱海自然公園和竹南海口人工濕地, 最後抵達海埔外沙灘, 距離大概還有4.9公里
一路上都是騎行在這樣的樹林之間清涼又遮蔭
濱海森林遊憩區假日之森還可以從缺口到海灘上走走
親子之森還有紫斑蝶生態解說教室,只是平日可能沒開, 一路上還有涼亭可供休憩
最後來到長青之森竹南海口人工濕地, 離海埔外沙灘只剩450公尺左右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推動「竹南海口人工濕地興建計畫」, 苗栗縣政府配合此活動, 已成功的建構了海水及淡水溼地, 將竹南的發展導向「科技」、「生態」並重, 此舉也對竹南的景觀、生態、環保及人文有大幅的影響, 期盼來到此地的遊客能體驗到竹南多元化的特色也見識到竹南溼地生態之美
竹南濕地的導覽圖, 可以了解濕地的一些設施名稱
像是竹南濕地公園裡的虹橋
長青湖畔, 有奇特的樹幹和樹根
竹南生態前進基地, 彷彿無限延伸的迴圈廊道, 便是竹南生態前進基地的觀景平台, 以鋼架和木造結構打造廊帶, 走在上面可以從不同角度、高度,遠望海岸風車、觀賞周邊濕地美景, 平台本身方方正正的構造設計也成為美拍、打卡景點
沒有在導覽圖上的親水廣場, 網路上看到的清水廣場圖片是有水的, 可能已經乾掉了沒有重新注入水, 親水廣場的後方有海巡署的分駐所
不管平日或假日都會有家長帶著小孩來到海埔外沙灘遊玩, 民眾還是得注意自己的安全, 曾經有民眾開車闖入沙灘受困在沙灘上, 最後還得勞動海巡弟兄前來幫忙脫困
漫步在沙灘上突然發現沙灘上數量非常多的小沙球排列成不規則的幾何形狀, 中間還有小孔洞
原來是圓球股窗蟹, 會吃沙子的一種沙蟹, 保護色的關係, 加上有些體型很小很迷你, 沒有近距離等待與觀察, 幾乎不會發現他們的存在, 他們過濾沙灘上的有機質或浮游生物, 吐出來的變成圓球, 避免重複吃, 海水是他們的美食外送, 下一次漲潮又會帶來新的食物, 球做的好圓好可愛
在洞口持續守候, 不一會兒就近距離拍到可愛的沙蟹本尊現身了, 也算是意外的收穫
海埔外沙灘遠方可以看到一整排的風力發電機組矗立在海上, 為臺灣首座正式營運的離岸風力發電場海洋離岸風力發電場(Formosa 1), 又稱為海洋竹南風力發電場, 肩負起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責大任, 同時也好奇有民眾在沙灘上低頭挖掘不知什麼東西
很驚訝在此沙灘上竟然可以挖到如此數量龐大的像蛤蠣的食用野生貝類, 回去可以炒一盤來當下酒菜了
這裡也是觀賞夕陽的絕佳地點, 聽著浪濤聲享受這美景直到夕陽西沉